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8-08-30 10:30:34
来源:鲸Media
导语
8月23日,社交媒体流传着一封《致未来星所有人》的信,信中未来星创始人钱雷表示:“公司已经无力再继续,未来星正式倒闭!”一夜之间,未来星艺术学校青年城校区物品全部搬空,600多名家长退课无门。如按照每位家长1万元的退费计算的话,600余万元的学费打了水漂。
讽刺的是,就在前一天,国务院办公厅刚刚出台《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未来星的例子,再次验证了《意见》出台的必要性。
巧合的是,就在新规出台的前一天,当晚美股多家教育机构的股价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大跌,进入了调整阶段。
其实,这并非国家第一次整顿培训机构,国家在提,机构在改,为什么似乎仍未取得成果?对于监管层来说,在具体监管过程中,暴露出了哪些问题?对于培训机构而言,又该如何整改应对?抛开内在的政策因素外,下半年资本寒冬来袭,这对教育行业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1
前置收费支撑公司业务发展行不通
当前,培训机构普遍采取预付款制的收费模式,即先付款再享受服务,一般而言,付费周期在三个月以上,至少是一个学期,甚至可能半年或一年,个别机构可以达到两年、三年。
以上面提到的未来星艺术学校为例,有家长就为自己的孩子花1万元报了240节课时的美术课程,据说有的课程还可以“1万学10年”。《意见》出台后,则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
对此,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华教授表示:“国家担心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太多,一些不正规的公司容易爆发卷款潜逃的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权益。
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对于很多培训机构的现金流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小培训机构最为明显。
熊丙奇直言:“这条规定对那些小机构影响比较大,因为它的资金存在一些问题。小机构希望通过年度收费或者超前收费的方式,来维护机构的经营。但对大机构影响不大。”
此外,不少线下机构也提出了担忧,鲨鱼公园创始人张永琪告诉鲸媒体:“如果《意见》中提到的收费时长不能超过三个月真的立法执行的话,对整个行业运营模式的改变会很大。因为大部分培训机构其实都是在靠前置收费支撑起业务的发展。”
2
收取跨度超过3个月,需要退费?
这里还存在一个细节,如果秋季班是9月-12月,一次性连收4个月费用,培训机构又要如何处理?另外,如果有的机构一次性收取费用超过3个月,是否需要退费处理?
教育法制专家、上海行初教育服务机构、北京东第教育服务机构创始人李春光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明确强调跨度不能超过三个月,如果整个课程的时间超过三个月,一次性收取肯定就有嫌疑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它拆解成两次或者两次以上。
同时,他还强调,教育部关于退费有明确规定,按照完成课程比例来进行退费。所以这个与一次收和分段收,看上去有关联,其实关联不会太大。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提出教育部门要和金融部门合作,对学杂费的账务、账户的余额、大额资金的流动等要加强监管。由此看来,未来培训机构不但收钱受限,花钱也同样受限。
有业内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金融机构的手伸得未免太长,毕竟教育机构保证充足的现金流很重要,让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或许需要建立一套标准的流程,以保证教育机构对资金正当合理又及时地使用。
3
单纯靠签大单换取现金流的方式走不通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这对那些以营销制胜的机构影响较大,比如开展买课送课的促销活动,吸引不少家长买单。这条规定一出来,类似的营销活动就行不通了。”这或许还会让机构内部人员的KPI发生相应变化,比如由原先签多大单变成签多少人。
北京新东方学校优能一对一部总监、东方优播CEO朱宇表示,该《意见》的出台会让教培机构更加注重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体验。
“能够让学生和家长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认可教学的质量,让家长持续不断地续课,哪怕每隔三个月续费一次,这个公司也能存活。但是,单纯地靠卖大单、签长时间课程换取现金流的方式,没有办法很好地维持公司。”
有人黯然神伤,有人有条不紊。新东方、好未来、朴新等主打班课业务的培训机构,其课程多为四季切齐——四季和公立体系节奏保持一致。所以,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收费时长受限”会促使一些机构调整课程,向新东方等大机构看齐,更加符合学生上课的特点规律。
龙之门教育创始人、北京四中网校校长黄向伟也看好这条规定,黄向伟认为,长远来看,此条规定会让校外机构更加注重质量和服务,此外,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性增强,家庭支出也会下降。
正如熊丙奇所说:“其实交三个月的学费,如果课程质量比较高,学生肯定也会马上去续费。”限制收费时长也是在“逼迫”教育机构提高教学质量,从重营销模式转未以教学课程和教学质量为主。
4
衔接班属超前/提前教学
《意见》中有关“坚决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及与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其实并非首次提到,早在今年2月,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各地教委等部门相继下发扩展性文件,不少K12培训机构也纷纷摆明立场。
4月9日,来自全国160家的校外培训机构,在教育部指导下共同签署《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纷纷做出避免“超纲教学”、“强化应试”的承诺。
以学而思为例,多个培优课程已经停止报名,“主打产品”奥数班今后也将不再作为业务重点。截至2018年8月20日,全国已摸排课外培训机构38.2万家,其中问题机构25.9万家。
以衔接班为例,鲸媒体此前写过一篇封面报道——《一场声势浩大的减负整顿背后的故事》,就曾提到过一些家长对于所谓的“减负”并不买账,甚至逆流而上,强行给孩子施压,认为只有让孩子先进行衔接才能适应小学或初中的教育。
甚至在他们理解看来:“现在幼儿园小学化了,小学也不只教小学的内容,都是提前教学。”这看似合情合理的要求实质上造成了整个家长群体的焦虑,导致各种衔接班的火热。
在熊丙奇看来,家长没有搞清楚孩子该衔接的是什么。“衔接可以,但是选择的内容必须搞清楚。如果进行小学化的知识教育,比如学习小学的语文、数学、外语的内容,就是超前教育。如果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的能力,从能力和习惯上进行衔接,那是没有问题的。”
5
“培训需求”未变,减负任重道远
国家在提,机构在改,减负为什么似乎没那么成功?吴华教授认为,这与引起“培训需求”的原因直接相关。本次整改力度比较大,短期肯定是有效的,会遏制培训机构的一些违规操作。
但是长远来看,相关部门还应该对产生这种培训“需求”的原因,提出釜底抽薪的措施,这样才会产生持久的效果。现在看来,所有的举措都只能算是“扬汤止沸”,因为引起“培训需求”的真正原因,还尚未消失。他还强调,其实政府、民间、舆论各方都可以群策群力。
黄向伟也表示:“治理应该更加针对野蛮生长、违反教育规律和教育本质的现象,要有系统设计和地域性规范化的具体指导意见出台。”
除了家长的“过度焦虑”,教育评价体系也是导致培训需求从未停止的重要原因。
“目前的治理主要针对的是教育机构乱象,推进教育改革,务必要推进评价制度的改革。”熊丙奇说道,“由单一的分数评价转向多元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发展,促进学校多元化办学应该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6
培训不得晚于20:30,倒逼线上线下融合
此外,《意见》中还提到“培训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把时间缩短并提前,有相当部分人认为这主要针对的是线下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在倒逼线下传统机构与互联网结合。
“比如学生在线下机构上课,八点半没有上完课,机构可能会再给学生提供一个小时的线上课程,以弥补未完成的课程时长,这还会使得线下机构更积极转变为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张永琪表示。
至于线上机构,黄向伟表示,在线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应该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台,只是相对比较复杂。
在熊丙奇看来,“20:30停止教学本来就是无需规定,就应该做到的事。但居然现在有行政部门下发专门规定,这就说明目前教育培训机构的经营理念,多少出了一些问题——一个真正的教育机构不会超前教学,因为这不符合教育的规律。”
此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两会答记者问时明确为“负担”和“学业”划分了界限:“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部分叫负担,在此之内叫学业、课业,是作为学生必须做出的努力。”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线下很多暑假和寒假班都是提前预习下学期课程,整改后会变成复习课。但复习和预习巧妙操作的界限可能也会比较模糊。
7
突破送审稿规定框架,素质教育机构审批趋严?
8月10日,司法部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对于素质类机构、成人培训类机构不需要前置审批,直接在工商部门登记即可。
但是,在这次的《意见》中则表明: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先获得办学许可证,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
这无疑突破了之前送审稿的规定框架,来了一次大修正,对素质教育、成人教育的审批管理趋严。尽管近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在准入门槛上,对素质教育赛道的机构并未“网开一面”。
李春光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在北京和上海,很多培训机构想要获得教育行政批准比较难,送审稿本来是给大家带来一丝期待,以后搞非知识教育的可以不需要行政审批了,但是这个意见一出台又把这个规定打回去了。”
那么送审稿不修正的几率有多大?在李春光的观点来看“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东西,某种意义上并不比教育部的规范性文件效力高,但是这个意见经过中央深改委讨论通过,所以来头很大,必须重视。”因此,这样看来,送审稿背离这个意见的概率很低。
另外,吴华也表示,从法律规范来说,民促法实施条例的位阶更高,但是从我国国情来看,相关的政策往往是以立法为先导,后续实施条例或许会做出一些调整。
8
监管不只是资质,还要进行过程性监管
熊丙奇告诉鲸媒体,目前全国“有证有照”的机构只有10%左右,90%的机构处于“无证无照”或“有照无证”经营。该《意见》的出台似乎从源头上为合法经营上了一道锁,毕竟机构若能做到“有证有照”,不合法、不合规的比例将会大大下降。
但熊丙奇却认为,“所有的监管体系都是针对‘有证有照’的,如果这个机构‘无证无照’或‘有照无证’,实际上并不受到监管体系的监管,这种机构往往在地下。而地下的机构,目前是无法完全消除的。所以这样的监管体系,实际上很难起到真正的作用。”
同时,他补充强调:“我国的监管体系应该有所改革,例如所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工商注册,并且降低注册标准,注册完之后要去备案。根据备案,国家还可以收取一定的风险准备金,建立‘工商注册+教育备案+风险准备’这样新的监管体系。”
他还表示,这可以起到把所有的培训机构都纳入监管体系的效果。培训机构在培训的时候,必须要告诉监管层,培训的项目是什么、内容是什么?对此,监管机构可以审查培训机构的内容是否超前/提前教学。
另外,还可以根据培训机构的项目收费,按一定比例,存钱到指定的账户,以避免发生金钱纠纷。
熊丙奇认为,这种监管体系只是提高了准入门槛,仍无法避免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有证有照”的机构虽然比例较小,但教育培训需求很旺盛,导致这些机构处于垄断地位,使其培训价格进一步飙升;第二,尽管机构价格过高,但家长的需求又旺盛,那些“无证无照”或“有照无证”的机构,可能过一段时间之后又会重出江湖。
“监管的不只是资质,重要的是过程性监管。”在“无证无证”、“有照无证”无法完全消除的情况下,这套监管体系极有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从过去的十几年到二十年来看,整个教培行业都处于无序混乱的发展状态,没有行业标准和规定,出现了诸如教学质量差、教师缺乏资质证,甚至还有部分机构卷款潜逃的情况。
通过本次整顿,长远而言,会让整个培训行业走向更健康的道路。短期看来,二级市场的确会有震荡,但是,长远来看,运营规范、质量优、特色明显的培训机构,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各大培训机构而言,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学会逆流而上,顺势而为。
鲸观察
另从今年整个教育行业融资情况来看,据鲸媒体统计,2018年1-6月,一级市场的总融资事件为270起,披露金额的事件总额约217亿元。而就在2017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全年共有412起融资事件,总融资额282.86亿元。可以看出,今年前半年的融资金额基本已是去年全年的量。尽管上半年教育投融资市场火热,但是下半年受宏观经济的影响,加上政策受阻,迎来资本寒冬。
长期以来国内的项目退出主要靠IPO,今年,国内IPO进一步减速。1月,7家过会公司,证监会否决了6家,创下了历史上单日最高否决记录。A股上市不畅,加剧了赴港上市的热潮。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13家在港股IPO/拟IPO的教育公司。
但是民促法送审稿一出,这一切“戛然而止”。港股教育板块股价全线下跌,仅8月13日一天,多只个股跌幅均在20%以上,这让不少投资人感到不安。更要命的是,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错过这次上市良机,下次上市更不知道是何时?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送审稿对目前已经交表且正在“路演”的教育公司影响很大,一度造成交易冷清的尴尬局面。
内有政策,外有资本寒冬,反观企业,如果自身没有核心业务,为公司提供造血,光靠输血会变得异常困难。如果有些公司自身业务实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也有可能被市场淘汰,资本寒冬将加速教育行业洗牌。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中国首款3A游戏上线,《黑神话:悟空》出圈!
2024-08-21 13:46
盘点15款AI配音工具,短视频配音有救了!
2024-08-12 17:11
短视频文案没创意?10大AI写作工具来帮你!
2024-08-05 16:23
Midjourney发布V6.1版本,我已分不清AI和现实了!
2024-08-01 15:03
我发现了一款国产AI绘画神器,免费易上手!
2024-07-25 16:40
7位AI考生做今年高考题,能过一本线吗?
2024-07-19 17:17
世界上第一所AI学校来了,80亿人只需要1位老师?
2024-07-18 17:12
Sora首部AI广告片上线,广告从业者危险了!
2024-06-27 13:44
OpenAI与中国说拜拜,国产AI如何接棒?
2024-06-26 15:18
人与AI会产生爱情吗,专家发话了!
2024-06-17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