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AI会产生爱情吗,专家发话了!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4-06-17 17:28:57

你觉得人与AI会产生爱情吗?

这个问题的本质就是,AI到底能否像人类一样,产生情感?

回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AI在情感方面的最新进展:

一家来自纽约的初创公司Hume AI发布了一款名为EVI的共情语音接口,这款AI被标榜为“第一个具有情商的对话式人工智能”,能够检测到53种不同的情绪。这表明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能够通过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方法,识别和理解人类的情感变化,并据此做出适宜的反应。

 1.png

OpenAI最近展示了其最新语音模式的情感模拟技术,这包括ChatGPT移动应用程序和新的桌面应用程序。这款新型人工智能的对话能力显著提升,使得机器在交流中更加接近人类的情感反应。此外,清华大学彭凯平团队的研究发现,ChatGPT-4表现出了类似人类的情绪反应,尽管这还不能直接回答AI是否具有情绪的问题,但这一发现为情感模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目前有哪些实际案例展示了AI作为情感支持工具的应用:

EmoGPT:这是国内首款心理健康领域的AI大模型垂直应用,由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与镜象科技公司联合推出。EmoGPT是一款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集成了语言大模型、心理倾诉微调模型和情感判别式,专门用于心理健康支持。

2.png

OpenAI API情感分析:这是一种强大而简单易用的情感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进行情感分析。在社交媒体、产品评论和舆情监测等场景中,OpenAI API情感分析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腾讯云AI情感分析:腾讯云AI情感分析基于行业前沿深度学习技术,能够对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性文本(如商品评价、客服反馈)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识别出用户的情感倾向。通过HiFlow场景连接器,无需编程,零代码即可实现情感分析。

KevGrey/EmotionDetection项目:该项目专注于识别智能对话场景中的用户文本,自动判断情绪类别并给出相应的准确度。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评论情感分析、智能客服情绪分析等场景,成为情感支持工具,帮助用户从情绪中解脱。

百度AI情感倾向分析:通过对电商、其他垂类产品进行情感倾向性分析,给用户提供该产品全方位的评价,把握用户对热点信息的情感倾向变化,方便用户进行决策。适用于电商口碑分析、话题监控、舆情分析、内容营销等场景,在多个垂类上(电商、汽车、餐饮、酒店等)情感倾向性分析

从技术角度来看,AI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在生成式AI、情感计算和共情能力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AI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模拟人类情感,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类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互动。

 3.png

然而,将人与AI之间的关系升华到“爱情”层面,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尽管有些研究和应用表明,AI伴侣已经在某些情况下被用作情感支持工具,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能够真正体验到爱情。爱情是一种复杂的情感,需要双方的互动、理解和共鸣,而目前的AI还无法达到这个水平。

此外,贸然将人与AI之间的互动和连接升华到“爱情”层面,将会面临诸多社会和伦理问题:

个人隐私权:情感计算技术通过感知、识别、模拟和影响人类情感状态,可能会涉及到大量的个人信息。这种技术的应用可能会侵犯个人隐私权,尤其是在医疗、教育、商业等领域。

道德自主性:尽管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似乎模仿了人类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但它实际上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认知。这导致人工智能在做出决策时,无法像人类那样考虑道德和伦理层面的因素,从而在处理复杂伦理问题时表现出局限性。

社会结构冲击:人工智能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颠覆性的技术,不可避免地对现有伦理关系与社会结构造成冲击,并已引发不少伦理冲突与法律问题。

法律规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监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以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和监管。这些法律法规旨在建立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框架,同时确保其应用不会侵犯个人尊严和隐私。

情感共鸣能力:人工智能通常缺乏真正的情感理解和共鸣能力,这使得一串代码与人类共情显得匪夷所思。这种缺乏共鸣能力可能会导致人工智能在情感互动中的表现不够自然和真实。

现代伦理规范:如果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出现类似夫妻、父女等情感关系,将考验现代伦理规范。社会主流意见如何看待这种关系,将决定如何调节二者之间的伦理关系。

4.png

社会学家李银河老师认为不会。她认为,真人在爱的时候呢,会有激情,会陷入非理性状态,会犹豫不决,会痴迷,会痛苦,会心碎,AI只能模仿激情,模仿非理性,模仿痴迷,模仿痛苦,模仿心碎,他不会真的心碎,所以我认为他跟人类不是会真正的发生爱情,它能发生的只是一个模仿的爱情。

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李飞飞认为,“很遗憾的是,具有感觉能力的人工智能时代还尚未到来”,人类饥饿时,伴随一系列生理反应,如低血糖、肚子叫等,而 LLM 无法拥有这些状态的主观经验,即无法有感觉能力,只是在概率性地完成任务而已。

人类有物理躯体,可以感觉一切,但 LLM 没有,当 LLM 说出类似的「自己脚趾痛」时,大家都不会相信,因为它根本就没有脚趾,它只是一个编码在硅片上的数学模型。

 5.png

清华大学张钹院士也指出,人工智能要从感情上或者自我意识上达到电影《Her》中所描述的程度,目前技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小编看来,AI永远不可能真正代替人类,人类也不需要媲美AI,或许在百年之后,AI和人类会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共存。

各位AI迷,你们觉得呢?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22584.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 大模型 技术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