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17-08-01 10:38:09
你与他人的关系状态,决定了你的人生意义。生活中处处是关系难题,解决好它们,才会真正幸福。
李松蔚和崔璀在喜马拉雅上线的这套《换个角度,洞悉相处之道》,全程聚焦家庭关系、职场关系、两性关系,将复杂而系统的44个心理学理论,拆解进不同案例,与你一起换个角度看问题,巧妙化解关系困局,轻松拥有人际吸引力。
在第55期的《相处之道:“危桥实验”告诉你:为什么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中,李松蔚以一个非常有趣的“危桥实验”切入,与我们聊了聊为什么有的人会口是心非,也就是关系中的行为模式。
什么是行为模式?
指行动时遵循一系列方法,核心不在于方法,而在于顺序
大部分人,思想中都充满了内在的矛盾。我们持有那些彼此冲突的信念,但却意识不到这种思想的虚伪。因为他们大多数人其实是做不到言行一致,说一套,做一套。而少有的言行一致,也不过是先有行为,后有言辞。无需强调,这种言辞并非行为的理由或原因,而是我们事后找出来的借口。
因为我们的想法、行为是属于两个系统,比如说有的人会信誓旦旦的说自己一定要减肥,事后却并未得以坚持下去。我们不能否认ta当时“想要减肥”的念头,ta一定是真心萌生并想要达成这个念头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他未能成功减肥。
因为真的是那么想的,并不代表真的能做到。
李松蔚也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危桥实验”来进一步解析这个问题:
一次是在一座230英尺高的吊桥上,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另一次是在10英尺高的石桥上。参加实验的被试都是男性。然后让同一位女性分别走过他们面前,两次的实验程序完全一样。随后再让他们评价刚刚那名女性,实验结果是,在一座230英尺高的的吊桥上的均认为ta看到的女性有魅力。
其实这个实验,说明了当下的情绪或是所处的环境不同时,是会影响一个人的判断和行为的。举个例子来说,有一名硕士曾经咨询李松蔚,为什么即使他把闹钟调好了,可他依然会上课迟到?然而当他去坐飞机时,却不会误点。
因为我们会受到很多环境影响,但自己却感觉不到。这也是“行为模式”规律,一个人对上课迟到这一行为形成了一定的行为模式,即使他内心不想再迟到,然而却依然会遵循这个模式。这是一连串的行为反应所致,单个行为可掌控,反之则非也。
所有这些不同的背后,是我们对世界对自己,所抱有的千差万别的观念。正因为你认为是“事实”,所以应该只有一个统一答案,于是最后给别人造成“事后诸葛亮”的印象。
这样的事情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我们对一件事的观念和看法,决定了我们处理它的思路,但如果问题就出在观念上呢?那我们大概很容易就卡死在这个地方,不断撞墙无法转身。
笔记小结:
其实言行无法一致的核心在于,事情的结果作为一个信息如果被我们接收,就会改变我们对事情的认识。因为从根本意义上说,我们都是结果论者,一件我们直接参与的事情产生了糟糕(或好)的结果那么一定是哪个地方做错了(或做对了),隐藏在这一信念背后的,则是我们塑造的因果关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