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作品是否享有版权保护?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8-29 02:38:44

ChatGPT与AI生成的内容

上线两个月,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经突破1亿。根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韩国雪狐出版社即将出版由ChatGPT撰写、由AI翻译、校对和配图的图书《找到人生目标的四十五种方法》(45WaystoFindthePurposeofLife)。我身边的朋友也已大半成为ChatGPT的忠实用户。有人用它回邮件,有人用它做作业,有人用它写文案,有人用它审剧本。ChatGPT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多人的人问我,他们用ChatGPT生成的文字内容是否受版权保护,版权是归他们自己还是归OpenAI。其实除了ChatGPT这种文字生成AI外,我们可用的还有图像生成AI,如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音乐生成AI如AmperMusic、MuseNet,视频生成AI如Pictory、Synthesys等。这些由AI生成的内容(AIGC),是否有版权呢?如果有版权的话,谁该是版权人?怎样才能让自己的AIGC受到版权保护?这是英谚所谓“价值百万美金的问题”。

人类参与程度对版权保护的影响

按美国版权法的规定,版权保护由作者原创、固着于有形表达媒介的作品。虽然美国版权法并未对“作者”一词做出明确定义,但在司法实践中,美国法院以及版权局均确认作者应当是人类。虽然AI是否具有法律人格已经在法学界引起了不少讨论,但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中,AI仍不是人。既然如此,人类使用AI工具生成的内容,是否构成版权作品?从理论上说,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参与的程度,即该作品是否体现了人类的原创性。但现实情况要比理论更复杂。2022年9月,美国版权局批准了漫画《曙光扎里娅》(ZaryaoftheDawn)的版权登记,这一漫画由人类作者撰写故事、由AI程序Midjourney生成图像而成,图像的生成也是基于人类作者输入的文本指令。一个月后,版权局收回了版权登记,转而要求申请人提供证据,以证明作品有“实质性的人类参与”。从美国版权局的姿态来看,AI辅助生成的作品,如果能证明创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人类创意参与,那么是有可能获得版权保护的。而人类参与的程度要求则有待进一步明确。

AI自主生成的作品是否享有版权保护?

相较而言,AI自主生成的作品,更难获得美国版权法的保护。美国版权局认为,美国版权法仅保护“智力劳动的成果”,因为涉案作品并非人类作者创作,因此无法进行版权登记。它还引用新技术使用版权作品全国委员会(NationalCommissiononNewTechnologicalUsesofCopyright)的观点,认为现行司法制度关于人类作者的要求足以保护使用计算机创作的作品,一个作品是否应当得到版权登记,并不取决于它的创作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设备,而取决于创作过程是否至少呈现了最低限度的人类创造活动(minimalhumancreativeeffort)。未来版权法对AIGC的治理走向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基于既有版权作品训练出来的AI模型所生成的内容,是否应视为该版权作品的衍生作品?是否应该获得原版权作品权利人的授权?当AI进一步发展后,法律是否可能赋予AI特定的法律人格,使其作品获得类似人类作品的版权保护?在这种情况下AIGC的权利所有人是谁?AIGC造成的版权侵权和其他法律责任由谁承担?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10520.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AI 版权 AIGC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