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的演变与信息编码

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06-28 13:38:39

文字的演变与信息编码

文字是信息的载体,它随着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而诞生。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到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字形态因生产力的进步而不断演变。古人书写文字的首要目的是传播情感及思想。

马致远的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仅用28个字就表达了同样的意境,说明将一些核心信息进行提取,可以保证要传递的信息不遗漏。这就是信息编码的朴素原理。

对于阅读者来说,读者通过文字来判断逻辑的概率。如果作者的文字表达不够精确,那么读者能获取到核心逻辑的概率就会降低。因此,文章的基本框架是必须有一套内核来支撑我们的重要信息,这就是信息架构的核心原理。

人在阅读信息的时候是通过一种分层模型来达到阅读理解的。人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是至上而下的过程。理解力低的人往往只能读懂文字的表面意思,高手却能抓到文章的深层价值,这是那些具备了“见微知著”能力的人才能做到的。具备更高认知思维的人往往能将多篇文章最底层的核心价值抓住,串联起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这样的人我们叫做具备战略思维能力的人。

从人创作文章的过程来看,其工作量是一个金字塔结构。越是底层越处于无序状态,这个时候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来做资料收集和分拣的。而这些工作成果最终能被文章所吸收采纳的可能10%都不到,有90%的前期工作必须去做却最终没法体现成果,并且在当下的生产关系下,那90%的前期工作也无法被其他写作者有效利用。这就是写作效率无法实质提升的原因。

目前能将写作逻辑实现产业化落地的产品只有深圳智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Giiso智书。智书通过庞大的数据处理引擎,以超过人力几十万倍的工作量进行资料搜集,再以数万倍人力的处理能力对数据加以清洗、分拣、标注。在逻辑层则是写作者以逻辑预制的方式将常用的写作逻辑固定下来,这样在后续的写作过程中就不需要重复去构建复杂的文章逻辑框架。最后通过编辑器作为载体,将机器生成的底稿和人的创意进行有效整合,辅以机器修改、查错、查重等大数据智能检测功能。这样的内容生产逻辑完全符合信息阅读的逆向过程,产出的文章有极大的过程可控性及传播价值。

本页网址:https://www.xinzhibang.net/article_detail-2162.html

寻求报道,请 点击这里 微信扫码咨询

关键词

文字演变 信息编码 贝叶斯理论

分享至微信: 微信扫码阅读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