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榜官方账号
2023-10-31 22:04:22
最近,一份科幻文学比赛的获奖证书颁给了一位署名“@硅禅”的作者,而其真实身份是清华大学教授沈阳。与此同时,沈阳则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宣布,这篇小说是由AI写作而成的。
虽然这一奖项并非文学界的顶级奖项,但结果依然让人感到震撼:AI写作真的可以替代人类吗?作家是不是要丢掉饭碗了?此前,在2023年中国科幻大会上,科幻作家刘慈欣就直言:“早晚会有一天,人工智能可以代替科幻作家或其他作家。”他还表示,未来科幻作家会沦为非主流,“类似于现在的皮影戏”。
评审细节显示,这篇作品被混在普通参赛作品中参与评选,6名评委中有5名不知道这篇小说是AI创作而成的,有3位投票同意推荐这篇小说。根据该奖项的评奖规则,3位评委投票的作品即可获二等奖。不过,主办方代表、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科幻专委会主任付昌义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也承认,“(小说)还是有欠缺的,只能说达到了高中生或大学一年级学生初写作的状态,技巧性等方面和真正的作家还是有差距的。”
严格来说,以目前的AI技术,并不能凭空写出一篇小说。为获得最终的文本,沈阳一共与AI经历了66轮对话。公众号“清新研究”公布了小说从大纲生成到细节完善的整个过程。不难看出,为了让AI输出满意的作品,沈阳教授进行了多次提示。在整个过程中,AI一共形成了约43061个字符,而最终呈现的作品从中复制出5915个字符。
其实,这一创作过程也表明了AI写作目前存在的两大局限性:一是AI并不会“主动”写出一篇小说,事实上,恐怕目前所有的AI都不会主动去做某一件事,而都是在人类需要的前提下完成相应任务。人工智能再高级,也离不开人类的指示和提醒。二是AI完成的小说,仍然需要人类的选择。判断小说完成度的是人,而不是AI本身。换言之,尽管AI具备了一定“思考力”,能够代替人类完成部分具体写作任务,但归根结底发挥的还是辅助性作用。
放眼整个内容创作领域,AI技术的辅助,固然能让创作者更高效地完成创作,但是,目前的AI技术可能趋向于输出合格而平庸的内容,再加上网络平台惯用的AI内容分发机制,也容易让人们接收“机械性”的信息。尽管AI技术丰富了互联网的内容生产,但想要找到高质量内容,恐怕不比“大海捞针”简单。
相关工具
相关文章
推荐
用Deepseek写AI绘图提示词,像呼吸一样简单!
2025-02-19 16:12
你以为AI绘画是黑科技?其实早成了“路边摊生意”!
2025-02-19 10:15
Flux爆火,全网最全面最详细的Flux使用教程!
2025-02-18 14:19
用AI如何创作音乐,实战教学来啦!
2025-02-17 17:23
MidJourney让你秒变绘画大神,从零开始画哪吒!
2025-02-17 14:56
AI应用新境界:让人工智能成为你的得力助手
2025-02-14 15:45
AI短片革命:当创作遇上智能,人人都能成为导演
2025-02-14 14:53
AI狂潮下的人类职场:是失业危机还是进化契机?
2025-02-13 16:53
开启影视创作新纪元,效率提升 10 倍的神器来了!
2025-02-13 15:11
深度解析DeepSeek:当AI技术照进创作产业的未来
2025-02-12 17:16